蝴蝶扇动一下翅膀,我们还真不知道哪里会刮起飓风。
前不久,有一条新闻引发了我的好奇。
据韩媒统计,平均每年有30多所学校关门,在20年内,韩国一半的大学面临消失的危机。
如果说江南皮革厂倒闭,那是很常见的,可能老板又带着谁谁跑了。
而岁月静好的大学居然要大批倒闭,说起来真的太奇怪。
定睛一看,才反应过来,原来,说的是人口危机。
根据测算,若要维持韩国人口总数恒定,总和生育率应达到2.1。 但2019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至0.92,创下了自1970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。这意味着,平均一名女子终生生产不足1名子女,成世界唯一出生率进入“零时代”的国家。
其实我们也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,正因为前车之鉴摆在眼前,国家已经开始想办法了。
昨天,深圳出了一个关于12年免费教育的消息,引起轰动。
媒体解读,深圳去年地方财政收入3800多亿,有条件延长免费教育年限,为教育事业发展率先示范。
把这项即将在2025年实现的惠民措施,定义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创新之举。
其实,从更大的视角来看,实行免费教育,两头延伸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,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。
它能直接减轻教育负担,提高年轻夫妇的生育意愿,可以算得上是鼓励生育的一剂良方。
免费教育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词,在几年前,已经是很多地方的一个热词。
早在2007年7月,珠海正式实施12年免费教育,成为了全国首个实现12年免费教育的城市。
2012年,内蒙古也全面推行12年免费教育。
2013年,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利用有限的政府财政陆续推出“免费教育”大单,完成了全州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15年教育全免费。
随后,2014年的四川省藏区、2016的陕西、青海,2017年的新疆乌鲁木齐、云南多地,都实现了12、13、14、15年年限不等的免费教育。
也就是说,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,再按照高中+3年,学前+1、+2、+3年的不同情况,进行免费时长的累加。
看到这里,我们或许能想到一个词——教育扶贫。
的确,这个阶段,实行免费教育的地方,基本地处祖国中西部,贫困发生率高,人口流失严重。
国家自1986年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22年后即2008年,减免了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杂费。
但高中教育阶段的学费,对于农村困难家庭而言,仍是一项无力承受的负担,因缴不起高中学费而止步于教育的现象不少见。
因此,这些经济欠发达省份推行免费教育,最大的意义就是教育扶贫,同时吸引一部分人留下。
而此时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却没有见到推行免费教育的身影。
作为全国主要人口流入地,大城市的教育学位资源一直十分紧张,若再实行免费教育,恐怕财政接待不过来。
今时不同往日。
义务教育虽然免费了,但大城市的学前教育、课外教育费用却越来越贵。
公立幼儿园便宜不假,但是入园难度不亚于高考考大学。
好点的私立幼儿园一个学期学费1万5到2万很常见。
不仅如此,课外培训辅导等商业机构不断贩卖焦虑,使家长和孩子难以逃脱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。
今年年初,教育部部长曾发言,要治理校外培训机构。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。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,这个难题破不了,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。 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,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,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,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。这件事非办不可,必须主动作为。
3月27日,教育部官微针对网传的开展“双减”试点工作进行回应。
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规范校外培训及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常态工作。
消息一出,引发资本市场震动,教育类上市企业泥沙俱下。
A股市场,豆神教育大跌14.05%,紫光学大几乎跌停,其他教育培训类股也纷纷下挫;
而美股市场是重灾区,四季教育跌19.44%,跟谁学跌18.53%,洪恩教育跌13.2%,精锐教育跌11.93%,流利说跌10.32%,……
未来,学龄前教育实行普惠价格制度是民心所向,“双减”(规范校外培训及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)是大势所趋。
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议提出:
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。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,优化生育政策,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,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,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,降低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,提高人口素质。”
未来已来,推广免费教育,正当其时。
应对人口危机,我们必须加快行动。